給治療師的信

各位敬愛的治療師;

在漫長的康復期間(「九龍醫院」及「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」),有幸遇上了你們幾位既專業、有愛心又樂於助人的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。從你們身上我學會了很多我從來沒有機會接觸的知識,如:有關人體結構、筋肌與運動的關係、物理治療的原理、運動器材的使用和原理…等,這些知識對我日後的康復有極大的幫助。還記得每次做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時,當你們給我教導一些新的運動或以電脈衝機 圖片 刺激我手腳癱瘓的肌肉時,我總會問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做?對我身體那部分有好處?其原理為何?……?你們都十分樂意為我一一詳細解答,使我獲益良多,終身受用!

從你們每天忙碌的工作排程中可看到,你們既要照顧病友康復上的需要,同時又要應付大量文件上的工作,使我深深地體會到你們的辛勞,每天都忙著去完成永遠做不完的工作。但每當面對病友時,你們的面上總是掛著一絲絲的微笑,工作時還不忘關心病友、跟病友開開玩笑,面上總找不到半點疲倦的痕跡。使整個治療室時常都充滿著祥和歡樂的氣氛,這實在是病友之福!實在十分欣賞你們那份敬業樂業的精神。

康復之路雖然不好走,但在你們的協助下我終於走過了。經過多月的努力,「半邊人」終於回復正常,做回一個「正常人」。在康復過程中認識了不少同樣是中風的病友,從交談和觀察中得悉他們對患上中風這病後的各種不同感受。綜合各病友的感受和親身的體驗,我深深地體會到現時的治療方法和程序,尚有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間。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建議給你們參考,希望能從「用家」的角度考慮加入一些以「用家為本」的元素,使整個治療方法和程序更加完善,做到真正「康復為標,用家為本」的目標。

(一) 先心而後身

原因:在康復期間,眼見不少病友因在毫無心理準備下,受到中風的打擊而變得情緒低落,自暴自棄。思想也變得十分負面,終日跟人訴說自己承受了多大的痛苦、有多淒慘(本人中風初期,也曾深深感受過同樣的心情),而忽略了勤力做運動的重要,以至白白錯過了最關鍵的首六個月「黃金康復期」。最後因肢體傷殘需以輪椅或拐杖陪伴渡過餘生,十分可惜!

中風病者的康復主要是靠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,但各種治療運動卻是要靠病者身體力行努力地去做,旁人無法代勞。如果病友因心理上尚未調整過來而自暴自棄,放棄做運動(或不積極自發地做運動)的話,結果是治療師花了很大的努力、很多的時間來給予治療也是徒勞無功的。寶貴的醫療資源和時間都付出了,但卻得不到應有的效果,一切都白花了,對病友和治療師均沒有好處。

建議:治療師在第一次接觸新的中風病友時,應第一時間給予一次全面的心理及情緒評估,如發覺病友在心理和情緒上顯得十分負面及有自暴自棄的傾向(其實大部份的中風病者都有這問題),應盡快轉介心理醫生予以協助(先醫其心)。因中風病者必需要有一個正面的心態,並下定決心以最大的努力和恆心自發地勤做康復運動,才可在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中取得最大的成效(後治其身),踏上康復之路!

(二)鼓勵與獎賞

原因:面對重複不斷的簡單康復運動,很多病友都會覺得沉悶(尤其是年紀較長的病友)而昏昏欲睡,或放下運動跟其他病友訴苦、閒話家常。一小時的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很快便過去了,但成效卻不見得有多大進展。

建議:一方面多作鼓勵,使病者明白到勤做運動才能得以早日康復的重要;另一方面也可為病者定下一些進度的目標,如果達到某一目標的話便可得到一些獎賞(如獎分或小禮品)。

(三)上課與家課

原因:由於醫療資源有限,病者一般每星期只能接受兩次,每次一小時的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,對中風病者來說實在嚴重不足(這正是本人自創「中風康復100式」自行在家中練習的原因)。而每次「上課」的一小時內最多只能完成四至五項運動便下課了,以至康復的進度不大。

建議:每次「下課」後可給予一些「家課」(可在家中自行練習的運動)讓病者自行在家中繼續做康復運動,以取得最大的成效。

(四)家屬的溝通

原因:病友一般對親屬較為信任、依賴,日常的起居生活通常是由親屬照顧的,故病友親屬面對病友的時間比治療師多。為了督促病友回家後每天仍繼續做康復運動,病友親屬實為最佳人選擔當監督的工作。

建議:治療師可與病友親屬多作溝通,並教導一些簡單的技巧,使病友親屬一方面可協助及督促病友每天繼續做康復運動,另一方面又可學習照顧病友日常起居生活的正確方法。

(五)人手與資源

原因:治療師每次「上課」時需同時照顧十多位病友,治療師不但要教導病友如何做康復運動,同時也要兼顧其他很多很多的事情。如:為新到的病友做各種測試以評估其病況、替病友做各種康復進度的測試、記錄病友的康復進度、跟醫生開會檢討病友的康復情況、到病房替病況較嚴重的病友治療……等等。治療師每次可分配給每位病友的時間實在有限,難以掌握到每位病友的實際需要。

建議:應向當局爭取更多人手和資源,以降低治療師與病友的比例(有如教師爭取「小班教學」一樣),並提高每位病友每星期接受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的次數和時間如下:

- 治療師與病友的比例 – 最好為一比三,最高為一比五;
- 每星期接受治療的次數 – 最好每星期六天,最少四天;
- 每次治療的時間 – 最好每次兩小時,最少一小時三十分;
- 接受治療的期限 – 最少六個月,最好九個月至一年(因應病者的病況而定)

以上為本人以「用家」(end user)的角度來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議,如能得到採納(或採納一部份)並加以實行,這實在是病友之福!本人十分明白基於很多直接或間接的因素(尤其要求增加人手和資源),很多明知要改、要變的事情都無法得以實現。但只要本著以「用家為本」(user oriented)的心態和精神,懷著一顆熱於助人的心,繼續以你們的專業知識為各病友服務,使更多病友得以早日康復便足夠了。本人謹代表各病友向各位治療師致以最衷心的感謝,並全力支持你們為爭取提高服務質素而提出的任何訴求!

祝 工作愉快,身體健康

「半邊人」盧敏銳(Andy Lo)上
2008年01月12日

後記:本人特別要在這裡感謝以下幾位治療師及他們的助手。他們在我康復期間曾給我很大的幫助和鼓勵,從他們身上我學會了很多有關康復的方法和知識。本人有幸得以康復,實在有賴他們的專業知識和一顆熱於助人的心。

- 「九龍醫院」物理治療師周姑娘(Elaine Chow)及其助手;
- 「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」物理治療師胡文心(Annie Wu)及其助手;
- 「大埔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」職業治療師陳剛(Patrick Chan)及其助手。


溫馨提示:)

如果你現時「身體健康、有經濟能力、自覺不需要時」,便應及早購買「危疾保險」!那麼當不幸遇上危疾時,便可即時獲得一畢可觀賠償,以應付因失去工作能力而面對的經濟壓力和醫療開支。本人當年因未有及早購買「危疾保險」,以致不幸患上中風後需面對極大的經濟壓力和醫療開支,艱苦承受「補救」的苦果!因此,康復之後決定加入保險行業,以本人的經歷,教育大眾和病友家屬「危疾保險」的重要,並以推廣「危疾保險」為己任!

本人是一位專業的「危疾保險」顧問,十分樂意和大家分享「危疾保險」的內容和我的經歷。電話:9151 6165 / 電郵:andymylo@gmail.com(我的名片

中風康復者 : 盧敏銳 - Andy Lo